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以诗歌记录伟大时代《中国年度优秀诗歌》连续出版十四年

2025-07-06 作者:闻娇 | 来源:新华社 | 阅读:
第一阶段是前五年,从2011卷到2015卷,是由九位博士联合推选,杨志学、唐诗担任主编。 采取九位博士联合编选的思路,就是为了区别于其他选本。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已在新华出版社连续出版十四年。

  新华出版社是新华社主管的一家综合性的社科类出版社,以出版国内外时政类图书而享誉出版界,也兼顾文学艺术类书籍。

  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体现了新华出版社一直以来对于诗歌记录伟大时代的坚持。 新华社历史上曾经产生多位诗人。新华社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陈辉就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传颂至今! 其他的如九叶派诗人杜运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名的闻捷、张万舒,他们既是新闻人又是诗人,在他们那里,新闻与诗歌不仅不冲突,反而是相得益彰讴歌新中国。

  新华人对于诗歌的热爱一直延续,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内部诗刊《野草》和《新华诗叶》。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的策划开始于2010年,2012年3月出版面世。 回顾这个诗歌选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五年,从2011卷到2015卷,是由九位博士联合推选,杨志学、唐诗担任主编。 采取九位博士联合编选的思路,就是为了区别于其他选本。 这样做,使得此选本既有一定高度,还有多人集体选稿的广泛性丰富性,同时也有一定的专业性。 九位博士或在诗歌研究,或在诗歌编辑方面具有一定成就和经验,同时都有一定的诗歌写作实践,在诗歌界有一定知名度。 这样就基本保证了选本的质量。 选本一出现就引起了业内关注。 新华版第一部年度诗歌选本即2011卷选本的序言,在《人民日报》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第二阶段是从2016卷开始,根据发展需要,不再用九位博士名义,而是调整思路,组成新的编委会开展编选工作,同时聘请了四位在诗歌界享有威望的诗人、学者担任顾问。 九位博士中保留了几人继续做编委,同时增补了几位有一定策划能力的诗人,在做好编选工作的同时,加大对选本的宣传力度,比如最近几年的新书发布会就有声有色。 这个阶段延续到2019卷选本,一共四年时间。

  第三阶段是从2020卷开始的最近五年,选本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在读者中享有比较好的口碑,具有一定权威性,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这个阶段还强化了主编负责制,以主编为主,组成了精干、高效的编委会,分区遴选作品,同时根据每年情况设置栏目,突出重点和年度特色。

  十四年来,《中国年度优秀诗歌》作为年度诗歌选本之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喜欢与支持,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与该书十四年来一贯坚持的编选方针理念及其形成的特色是分不开的。 这个选本所坚持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坚持——坚持了选稿的丰富性、差异性、包容性,力图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当下诗歌创作发展景观; 坚持了诗歌的艺术审美标准; 坚持了来稿与约稿相结合的选稿方式; 坚持了集体选稿,多渠道、多媒质汇集诗稿,最后由主编行使筛选裁决和统稿把关责任的编选流程,以及责任编辑全程监督负责的责任编辑出版制度; 坚持了做一本有特色、有风格、有品质、有亮点的诗歌选本的美学趣味和理想追求; 坚持了不断发展完善、延续中有变化、宽松而又严谨的编辑态度。 其中核心的一条是坚持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符合主流即大众审美需求,不选大多数诗歌爱好者都读不懂或费解的诗歌。 应当肯定,这一坚持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近几年的读者反馈来看,这个选本越来越成熟,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多家年度诗歌选本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比如在结构体例上,划分为几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就区别于其他选本,体现了编选人的眼光,也得到诗歌界的肯定和看重。 相信《中国年度优秀诗歌》按照一贯的审美原则和标准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对于读者的诗歌审美趣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闻娇/文)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4卷》

  杨志学 主编

  书号:ISBN 978-7-5166-7923-4

  定价:60.00元

  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