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篱笆》作品点评(三十四)
2025-04-27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名作欣赏》学术顾问、《诗篱笆》创办者之一。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文学评论2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

图雅
你的左手
能搭在我的右膝上
这条腿就不会痛
用肢体写爱,没有图雅这首自然、干净、格调高。把手比作爱的膏药,既贴切,又形象,可以说前无古人。真正的爱能止痛,有神奇的疗效。善用名词和动词写作,是一个诗人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首诗堪称典范。
图雅,生于1964年,居天津。国际跨界诗人沙龙创立者。《新世纪诗典》第四届评论奖获得者,第十届文化奖获得者,第十一届金诗奖获得者。《新世纪诗典》(2011—2021)新世纪中文诗歌百大诗星、十大60后诗人、中国十大女诗人。2017年在韩国获得亚洲诗人奖。2020年获得“2020中国天津摄影周”优秀奖。现为《新世纪诗典》云诗会策划。代表作:《母亲在我腹中》。
蜗牛
花语
我之所以卑躬屈膝,一寸一寸挪动
我之所以低三下四,走不出几米
全都是因为我背上的那座山呐
其实, 我没有一刻不在渴望
怎样才能快一点,爬到
自己的背上去
蜗牛把身上的壳比作山,我们才恍然悟到它生命的压抑。我们赞美蜗牛的坚持不懈,蜗牛想的却是尽快改变生命的不堪。我们对蜗牛并不了解,这是人类的局限。这是一首寓言诗,能唤醒我们沉睡的生命意识。
花语,诗人、画家、策展人,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曾获国家诗人地理访谈奖、华语十佳诗人奖,第三届中国长诗奖,第四届海子诗歌奖.提名奖,首届海燕诗歌奖,《现代青年》年度十佳诗人奖,《安徽诗人》《山东诗人》《西北军事文学》年度优秀诗人奖,入选2013中国好诗榜,2001至2010中国网络十佳诗人奖,2004诗歌报年度诗人奖,著有诗集《没有人知道我风沙满袖》《扣响黎明的花语》《越梦》等三部。2017开始习画,多次参加国内大型联展, 2021年5月在北京举办首次个人绘画作品展。
色与空
君儿
儿子 我没想到
我曾遭逢的尴尬
你也要重新遭逢一回
比如肤色
我们竟成了介于
黑人与黄种人之间的
又一物类
在非洲显得白
在亚洲显得黑
如果我们为此骄傲
其实又有什么不可以
从肤色写母子两代人的尴尬,折射出人们的狭獈和浮浅。面对尴尬的处境,诗人没有气馁,没有怪怨,表现出少有的从容和自信,这也是襟怀和风骨。肤色只是一个视角,精神才是表达的主旨。这首诗表面上散淡,其实十分凝练。结尾貌似犹疑,其实无比坚定。节奏舒缓,内心却激烈。方寸之内,仍能游刃有余。这是功夫,也是智慧,更是才气,天赋和努力一样不能少。
君儿,1968年生,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沉默于喧哗的世界》《大海与花园》《歌钟》《灵魂的颜色》《飞越太平洋的鸟》《热爱让我拥抱了它们的名字》《色与空》(中韩对照)等12种。先后荣获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金诗奖、亚洲诗人奖、第二届中国口语诗银舌奖、新世纪中国十大诗人等。主编《中国先锋诗歌地图天津卷》《中国女诗人先锋诗选》《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等。
合欢树下
夜鱼
花已谢,叶虽绿得有些老
不妨碍它们抖擞着捧出
将满的月。天地间
好似又涌出了合欢的香味
故人们含笑前来
也没多少悲欣交集
沐着月光,不提聚散
互相轻轻颔首
我站在树下仰望
半生沧桑不过是一场盈亏隐现
风轻雨柔,又或者雷暴雪猛
都挡不住一轮月的涌出
此刻,在它永恒的光辉下
我想跟亲人们聊聊
关于我的新生,一次
与明月的邂逅
合欢树下,亲人在月下欢聚是多么美好的事。把与月的相逢夸张为一次新生,境界别有洞天。诗人客观地写到月的盈亏,暗示亲人的聚散,这时候更想与亲人分享生命的喜悦。合欢树与欢聚多么吻合,月与内心的皎洁多么一致,情景真正达到了交融,没有什么能挡住这美好。把月与合欢树放一块写,巧妙又别致,亲切又深刻。
夜鱼,出生于江苏东台,现居湖北武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刊发于《钟山》《长江文艺》《诗刊》《星星》等各大文学期刊。曾获叶红女性诗歌奖首奖、桐庐诗歌比赛金奖、儿童文学短篇小说铜奖等奖项。出版诗集三部。2017年起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八年。最新诗集《抵达时天色已晚》已出版发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让鹰带走我
白玛
有一天,趁我熟睡,让鹰带走我。
身体又轻又洁净,心里没有杂念,
让鹰带走我。
穿过鲜花密布的村子和牛羊成群的集市,
年轻的小北风沿途吹响哨子,
让鹰带走我。
邮差失去记忆,忘了我的门牌号。
一封信永久流浪他乡,忽然之间它回想起,
是鹰带走我。
“让鹰带走我”,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从头响到尾。带走时的情状,路上的风景,带走后的失联,都清晰可见。唯一没交待的就是带到哪里,这是本诗的一个悬念,但读后又真切地感到这首诗有方向,有力量,是一首写理想和信念的诗,这就是本诗扑朔迷离的魅力。
白玛,原名刘磊,70后,山东临沂人,现居连云港。1988年于《连云港文学》发表第一组诗歌《黑土地以及风之魂们》。1990年入伍西藏,1992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扬子江诗刊》等文学期刊。曾获得中国诗歌探索奖。著有诗集《信使在途中》《乌有镇之恋》。
小吉同学
宫白云
多好的雪,又来了
白是眼前的唯一
浅浅的笑,露出两排牙齿
我唯一可以带回童年的东西
我叫着:小吉
那个如此吉祥的名字
或许应该叫老吉了
一切都已变更,但我们重逢
像是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
雪地透彻的时刻
小吉握着我的手
仿佛树枝握着白雪
岁月无法阻止小吉变成老吉,但唯一能带回童年的是小吉同学,那像雪一样纯洁的同学关系。本诗以“多好的雪”开头,属于有感而发。以彼此的握手“仿佛树枝握着白雪”结尾,比喻得又多么深情。写童年,怀念的是那种简单而又纯净的人际关系。踏入社会后,童年的一切不复存在。这首诗没用什么技巧,却写出了人生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追忆带着感慨,言外大有深意。
宫白云,诗人,评论家。出版诗集《黑白纪》《晚安,尘世》《省略》;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读诗简史》;《对话录》。获2013《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批评奖;第三届《山东诗人》(2017)杰出诗人奖;第二、四届长河文学奖学术著作奖;首届长淮诗歌奖年度杰出诗人奖等。现居辽宁丹东。
时间去哪儿了
黎落
长江有时会把奔腾轻轻放下
缩进一粒果核。
如果你在江边看到一夜
白头的那个人,请不要惊动他
他如此专注地砸核桃
只是想,把整条江放出来
时间去了哪儿?诗人用长江来回答,“缩进一粒果核”,想象够奇特的,诗人就是要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个为此一夜白头的人,在专注地砸核桃,他要把长江放出来,与时间一块奔跑。一个核桃,一夜都没砸开,谁信?但艺术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真实。不是核桃顽固,而是时间流逝太快。诗人想让它放缓速度,跟上人的灵魂。
黎落,湖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20年度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2020年度中诗网论坛十佳诗人。诗作见《诗刊》《诗潮》《世界诗歌》《浙江诗人》《解放军文艺》以及年选。出版诗集《长廊》《而上》。
时光纽扣
成都锦瑟
这是一种植物的气味
类似堆积的树叶所发出
让我想起二十五年前秋天
晚上我们逃课,去看一部电影
具体什么全忘记了
只记得散场后
我们漫步人民南路
坐在川医大荷花池旁长椅上
只记得你冰凉的手
在黑夜的外套中颤抖
把时光比作纽扣,解开的都是美好回忆。逃课不是逆反,而是浪漫。手怎么是冰凉的?可能是夜深天冷。为什么颤抖,大概是激动。朦朦胧胧,有点青涩,“但这是植物的气味”,究竟什么味道,读者慢慢去品吧。时光远逝,余味不绝,那种甜美,会相伴一生。
成都锦瑟,川人,现居成都。媒体工作者。
倾斜
韩润梅
厚厚地
铺了一层,银杏叶
还在,一片一片
往下落,空中的鸽子
画了一个弧度,又飞向远方
它们倾斜的程度
和叶子相当
在这倾斜的尘世
努力寻找平衡
我让灵魂学习鸽子的飞翔
肉体学习坠落
像一片叶子
终将归于尘土
诗人由叶子的落与鸽子的飞,引出尘世的倾斜。灵魂在学习飞翔,肉体在学习坠落,虽然在“努力寻找平衡”,但一个归于尘土,一个飞舞在尘世,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纠结。
韩润梅,1968年生,山西晋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星星》《诗潮》等期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雪只是让树枝弯曲》《石头垒起的故乡》等。
问候
——听马思聪《思乡曲》
冯娜
那不是谁的琴弓
是谁的手伸向未被制成琴身的树林
一条发着低烧的河流
始终在我身上 慢慢拉
手在树林里弹,没有在琴弓上弹悦耳,但音质更自然,音量更雄浑。再往下读,手变成“发着低烧的河流”,树林变成“我的身体“,自然在慢慢地弹奏人,那种美妙无以言说,弹出的一定是天籁般的声音。这种迅速的转换拓展出诗意的空间。短短一首诗,修辞的密度一般诗难以企及,但又不觉得沉闷。兴与比、自然与人的交织浑然一体,形成一个独特而又完美、精巧而又蕴藉的的艺术体。
冯娜,1985年生于云南丽江,白族。毕业并任职于中山大学。参加诗刊社第29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12届驻校诗人。著有《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无数灯火选中的夜》等诗文集、译著十余部。作品被译为英语、俄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第十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美国The Pushcart Prize提名奖等奖项。现居广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