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汪国真的未了情
2025-04-27 21:29:17 作者:北方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北方河:诗人、词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诗集“星星三部曲”《星星点灯》《星星的梦》《星星的歌》及《开封颂》(合作)等,并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国内多家图书馆收藏。代表作品《大河长歌》《光明颂》《复兴颂》《中原颂》等被广为传诵。
我与汪国真先生有幸结缘,是经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先生牵线而促成的。
2012年初,我正筹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星星点灯》。在与屈金星沟通诗集出版相关事宜时,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当代诗人是汪国真,这本诗集的风格受其影响,有汪国真的影子,如果能有缘结识并当面请教先生,当是三生有幸。”
屈金星接我的话说:“这不难呀!我和汪国真是多年好友,平时交往甚密。我帮你圆这个梦!”
在屈金星先生的精心安排下,我终于得偿所愿,于2012年8月25日第一次专程赴北京拜访汪国真先生。因为汪国真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客站附近,我就特别挑选了西客站旁边(莲花池公园附近)一家别有风格的茶馆作为见面地点。
约见时间是当天上午十点钟,我提前半个小时便早早到了房间,等候汪国真先生。我记得很清楚,九点五十分,汪国真和屈金星便一起来到房间。那天,汪国真先生穿着很休闲,上身穿一件淡蓝色T恤,正如那天见面交流的氛围,轻松自然。
由于汪国真是我倾慕的诗坛大家和偶像,过去也从未想到过能有机会单独当面请教,见面后刚开始的几分钟我还有点紧张,甚至语无论次。但先生却非常的平易近人,询问我诗歌创作的情况以及都读过他的那些作品。语调轻松自然,很快也就消除了我略显紧张的情绪。
我把早已准备好的《星星点灯》诗稿拿给他指导,他看得非常认真,边看边说:“你的语言,还真有我的风格哟!我们也算是知己了。”
在谈话过程中,我把自己希望他能帮我题写书名并作序的事儿提了出来,当时他并没有明确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至今想来,当初也真够唐突的,第一次见面,在先生并不了解我的情况下就提出这种要求,实属冒昧。当天中午,和先生简单用餐并留下诗稿后,我就匆匆离开了北京。
回到河南后,我感慨万千。汪国真先生作为享誉全国的诗歌和文化大家,平时如此之忙,却还能抽出时间接待晚辈的来访,让我很是感动。而且,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中,他不仅平易近人,更多的还有对诗歌新人的指导和鼓励。而这次的拜会,虽是第一次见面,交流和沟通却是那样的亲切而自然,没有丝毫的隔膜,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无话不谈。他的亲和力、他的谦虚和低调正如他的诗作一样,散发着闪光的人格魅力。
几天后,仍是意难平。我特意为这次的拜访写了一首小诗,并发到了他的手机上。
《相逢是首歌——致汪国真老师》
敬慕 已经很久 很久
记忆穿越少时的心灵
诗的海洋里 有您引领
阅尽一路风景
期盼 已经很长 很长
已记不清 多少日落日升
相逢 就像一缕春风
轻轻拂进我的梦中
相聚 却是很短 很短
总觉得来去太匆匆
您的言笑间 透着清新的风
正如 把您的诗儿读懂
回忆 已是很浓 很浓
您轻轻的叮咛 足以让我感动
恰如春雨蒙蒙
透着水珠的晶莹
我记得,发他手机十分钟左右,他就回复了:“收到,很好。常联系。”当时,对于他这么快回复,我很有感触。在这以后,每每给他发短信,必有回响。对于汪国真先生每一次给我的短信回复,我也是很感动。没想到,身为名人的他,对我这个无名小辈却也如此地尊重。先生再一次教我做人了。
就这样,时而短信,时而电话沟通,几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而新书除了“书名提字和序言”外,设计及校稿都已经完毕了。我心里十分着急,但又不好意思打电话催问汪国真先生。于是,我就给他发了个短信,把新书出版的进展情况给他汇报了一下,并再次表达了希望他支持的想法。他很快回复:“收到。在新彊参加活动,回京后办。”
收到他的短信后,我非常高兴。十天后, 我终于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信件,里边有一副毛笔书法题字,一篇序言,一张汪国真先生自己写词谱曲的歌曲光碟。汪国真先生为我做的一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欣喜若狂,无法掩饰自己当时喜悦的心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先生寄给我的各种原件。
汪国真先生为我的第一本诗集题名并作序,是对我这个诗歌爱好者的莫大鼓励,更加坚定我对诗歌创作的信心和兴趣。此后,我与汪国真先生的联系愈加紧密,但也都是电话和短信互动较多,见面却也很少。我相信,虽然见面少,但在彼此心里,都已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2014年5月28日,汪国真陪同余光中先生来到河南,开始为期8天的《“寻根中原-回望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活动。本约定这次活动中再次相见,无奈我当时正好在外地出差,当我6月2日赶回郑州时,汪国真却因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提前回京了。错过这次见面的机会后,就再也没见过。以后也只能是短信和电话问候,直到2015年4月26日,突然获悉汪国真先生去逝的消息。当时,我很错愕,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太年轻了,在我印象中他身体一直都很好,怎么回这样呢?太突然了,悲从中来,我一时有点缓不过神儿。
直到从汪国真先生身边的朋友处得到最终证实后,我才相信,先生是真的走了。人间已无汪国真!
而2015年4月30日,在汪国真先生举行追悼会的当天,我恰巧也在北京。却又因特殊原因,不能亲临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不禁又悲从中来。
那夜,我思绪万千;那夜,我整夜未眠;那夜,我为汪国真先生写了一首悼念的诗:
《也 许--悼念汪国真老师》
也许 是为了吐露真诚
你手捧玫瑰
不管山高路远
还在风雨兼程
也许 是诱惑于风景
你选择了远方
开始了另一段旅行
给地平线留下了永远的背影
也许 还有一份剪不断的情愫
那是你未圆的诗梦啊
无论明天是否还在
你都会把船儿划向月明
也许 争论还在继续
那又有什么意义
唐代有个白居易
今朝有一个你
(仅以此文,纪念汪国真先生逝世10周年。)
2012年初,我正筹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星星点灯》。在与屈金星沟通诗集出版相关事宜时,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当代诗人是汪国真,这本诗集的风格受其影响,有汪国真的影子,如果能有缘结识并当面请教先生,当是三生有幸。”
屈金星接我的话说:“这不难呀!我和汪国真是多年好友,平时交往甚密。我帮你圆这个梦!”
在屈金星先生的精心安排下,我终于得偿所愿,于2012年8月25日第一次专程赴北京拜访汪国真先生。因为汪国真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客站附近,我就特别挑选了西客站旁边(莲花池公园附近)一家别有风格的茶馆作为见面地点。
约见时间是当天上午十点钟,我提前半个小时便早早到了房间,等候汪国真先生。我记得很清楚,九点五十分,汪国真和屈金星便一起来到房间。那天,汪国真先生穿着很休闲,上身穿一件淡蓝色T恤,正如那天见面交流的氛围,轻松自然。
由于汪国真是我倾慕的诗坛大家和偶像,过去也从未想到过能有机会单独当面请教,见面后刚开始的几分钟我还有点紧张,甚至语无论次。但先生却非常的平易近人,询问我诗歌创作的情况以及都读过他的那些作品。语调轻松自然,很快也就消除了我略显紧张的情绪。
我把早已准备好的《星星点灯》诗稿拿给他指导,他看得非常认真,边看边说:“你的语言,还真有我的风格哟!我们也算是知己了。”
在谈话过程中,我把自己希望他能帮我题写书名并作序的事儿提了出来,当时他并没有明确答应,但也没有拒绝。至今想来,当初也真够唐突的,第一次见面,在先生并不了解我的情况下就提出这种要求,实属冒昧。当天中午,和先生简单用餐并留下诗稿后,我就匆匆离开了北京。
回到河南后,我感慨万千。汪国真先生作为享誉全国的诗歌和文化大家,平时如此之忙,却还能抽出时间接待晚辈的来访,让我很是感动。而且,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中,他不仅平易近人,更多的还有对诗歌新人的指导和鼓励。而这次的拜会,虽是第一次见面,交流和沟通却是那样的亲切而自然,没有丝毫的隔膜,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无话不谈。他的亲和力、他的谦虚和低调正如他的诗作一样,散发着闪光的人格魅力。
几天后,仍是意难平。我特意为这次的拜访写了一首小诗,并发到了他的手机上。
《相逢是首歌——致汪国真老师》
敬慕 已经很久 很久
记忆穿越少时的心灵
诗的海洋里 有您引领
阅尽一路风景
期盼 已经很长 很长
已记不清 多少日落日升
相逢 就像一缕春风
轻轻拂进我的梦中
相聚 却是很短 很短
总觉得来去太匆匆
您的言笑间 透着清新的风
正如 把您的诗儿读懂
回忆 已是很浓 很浓
您轻轻的叮咛 足以让我感动
恰如春雨蒙蒙
透着水珠的晶莹
我记得,发他手机十分钟左右,他就回复了:“收到,很好。常联系。”当时,对于他这么快回复,我很有感触。在这以后,每每给他发短信,必有回响。对于汪国真先生每一次给我的短信回复,我也是很感动。没想到,身为名人的他,对我这个无名小辈却也如此地尊重。先生再一次教我做人了。
就这样,时而短信,时而电话沟通,几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而新书除了“书名提字和序言”外,设计及校稿都已经完毕了。我心里十分着急,但又不好意思打电话催问汪国真先生。于是,我就给他发了个短信,把新书出版的进展情况给他汇报了一下,并再次表达了希望他支持的想法。他很快回复:“收到。在新彊参加活动,回京后办。”
收到他的短信后,我非常高兴。十天后, 我终于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信件,里边有一副毛笔书法题字,一篇序言,一张汪国真先生自己写词谱曲的歌曲光碟。汪国真先生为我做的一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欣喜若狂,无法掩饰自己当时喜悦的心情。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先生寄给我的各种原件。
汪国真先生为我的第一本诗集题名并作序,是对我这个诗歌爱好者的莫大鼓励,更加坚定我对诗歌创作的信心和兴趣。此后,我与汪国真先生的联系愈加紧密,但也都是电话和短信互动较多,见面却也很少。我相信,虽然见面少,但在彼此心里,都已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2014年5月28日,汪国真陪同余光中先生来到河南,开始为期8天的《“寻根中原-回望大河”——余光中诗歌文化之旅》活动。本约定这次活动中再次相见,无奈我当时正好在外地出差,当我6月2日赶回郑州时,汪国真却因临时有其它活动安排提前回京了。错过这次见面的机会后,就再也没见过。以后也只能是短信和电话问候,直到2015年4月26日,突然获悉汪国真先生去逝的消息。当时,我很错愕,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太年轻了,在我印象中他身体一直都很好,怎么回这样呢?太突然了,悲从中来,我一时有点缓不过神儿。
直到从汪国真先生身边的朋友处得到最终证实后,我才相信,先生是真的走了。人间已无汪国真!
而2015年4月30日,在汪国真先生举行追悼会的当天,我恰巧也在北京。却又因特殊原因,不能亲临遗体告别仪式现场,不禁又悲从中来。
那夜,我思绪万千;那夜,我整夜未眠;那夜,我为汪国真先生写了一首悼念的诗:
《也 许--悼念汪国真老师》
也许 是为了吐露真诚
你手捧玫瑰
不管山高路远
还在风雨兼程
也许 是诱惑于风景
你选择了远方
开始了另一段旅行
给地平线留下了永远的背影
也许 还有一份剪不断的情愫
那是你未圆的诗梦啊
无论明天是否还在
你都会把船儿划向月明
也许 争论还在继续
那又有什么意义
唐代有个白居易
今朝有一个你
(仅以此文,纪念汪国真先生逝世10周年。)
很赞哦! ()